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丹麥旅遊

觀四甲 1094411020 李建章


名勝:“美人魚”銅像(Little Mermaid)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朗厄裏尼港入口處的一塊巨大鵝卵石上,它是丹麥雕塑家埃德華·埃裏克森于1912年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中的女主角用青銅雕鑄的。“小美人魚”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于1837年所寫的一篇童話《海的女兒》中的主角。她是海王最小的女兒。她15歲時,一位王子所乘的船觸礁沉沒,她救了王子並傾心于他。但是王子已與另外的女子訂有婚約,而離開了她。然而,癡情的“小美人魚”仍然日復一日地坐在海邊的岩石上,等待王子歸來。埃裏克森利用了丹麥皇家劇院芭蕾舞演員埃倫·普賴斯的形象作為模特,但是他沒能說服這位女演員為制作這一銅像而裸體,這不得不迫使他讓自己的妻子充當裸體模特。這尊5.3英尺高的銅像同真人一般大小,整個人魚直到小腿都是人形,只是腳變成了魚鰭。銅像于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現已成為丹麥的象徵。但“美人魚”銅像曾多次遭受厄運:1961年,有人用白顏料給“美人魚”畫上胸罩;1963年,美人魚全身被涮了一層紅顏色;1964年,銅像第一次被“割去”了頭部;幸好雕刻家埃裏克森保存著模具,又重鑄了一個頭像;1984年7月22日清晨,“美人魚”右臂被人鋸走一截,當晚兩個年輕人向警察投案自首,警方以破壞公物罪對其提出起訴;1990年又有人試圖盜頭未果;1998年1月5日,“美人魚”雕像頭部又一次被人盜走。2003年9月,“美人魚”青銅雕像又遭厄運 。2006年3月,哥本哈根市政府決定將美人魚雕像向深海處搬遷,原因是過多的遊客對雕塑造成太多的破壞
安徒生博物館 (H.C Andersson's House)位于丹麥菲茵島中部的奧登塞市區。為紀念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1805-1875年)誕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館是一座紅瓦白墻的平房,坐落在一條鵝卵石鋪的街巷裏。這裏臨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樣的建築,使人感到倣佛回到了19世紀安徒生生活的年代。博物館共有陳列室18間。前12間按時間順序介紹安徒生生平及其各時期作品,展出大量安徒生作品的手稿、來往信件、畫稿以及丹麥一些名畫家、藝術家創作的有關安徒生生活的油畫和雕塑。 安徒生生前的用具仍按原樣擺放著,古樸的家具,兩只有補丁的僅皮箱,一頂禮帽,一個提包,一把雨傘,一根手杖。這些曾經長期伴隨他的簡陋的旅行行裝,體現他樸實的生活和情趣。第11間為一建于1930是的圓柱形大廳,其幾米高的環墻展出丹麥近代著名藝術家斯坦恩斯根據安徒生的自傳體著作我的一生的童話而作的8幅壁畫, 內容有安徒生童年,離開故鄉,國外遊歷,與世界著名藝術家的交往,最後一幅是1867年,人們歡呼祝賀安徒生被授于奧登塞市榮譽市民。 博物館第13至18間包括有圖書館和錄像錄音播放室等,在這裏人們拿起聽筒就能聽到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這幾個陳列室,收集了68個國家出版的96種文字的安徒生著作,收藏的中國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及著作共有27種,其中最早的是1926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的安徒生作品的中文譯文。博物館原建在安徒生的故居內,隨著安徒生的聲譽和著作影響的擴大,世界各國安徒生著作版本的增加以及博物館參觀者人數的增多,兩度擴建:一次在1930年,為安徒生誕辰125周年;另一次在1975年,為安徒生逝世100周年。 安徒生:用童話溫暖人間
圓塔 (Round Tower)坐落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附近。建于1642年克裏斯欽四世統治時期。克裏斯欽四世(1577-1648年)為丹麥和挪威之王,喜建築,屢建立城市,有“國王建築師”之稱。圓塔高36米,直徑15米。它的建立與三一大教堂(基督教中指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有關。克裏斯欽四世修建這座建築使之與大教堂以及圖書館和天文飲臺構成一組綜合建築群。塔內有螺旋通道直抵塔頂。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訪問哥本哈根時曾與其皇後卡特林娜登上塔頂。
蒂沃利公園 (Tivoli Gardens)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鬧市中心,佔地20英畝,是丹麥著名的遊樂園,有“童話之城”之稱。每年4月22日至9月19日對外開放。興建蒂沃利公園的是一名記者兼出版商喬治·卡斯滕森,他向當時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八世進言,表示“若人民耽于玩樂,便不會幹涉政治”,于是獲準修 建這座公園。公園于1843年8月15日起即開始接待當地居民和外來遊客。最初公園只是群眾集會、跳舞,看表演和聽音樂的場所。後來幾經改造,才逐漸形成一個老少皆宜的遊樂場所。公園的正門,頗似一座碉堡。由專家精心設計的園內建築物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自然景物之間,使整個公園兼有天然與人工之美。花卉展覽是公園的一大特色,花展以種植在園地裏的花簇組成五彩繽紛的圖案來吸引觀眾。這裏的水景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水面上不僅有雕塑、噴泉,還有花舟遊戈,水鳥翻飛。當夜幕降臨,園內燈光燦爛、閃爍生輝。整個遊樂園既象是在黑幕上畫出一幅大筆素描,又似是一個玻璃的世界。樹枝上的彩燈大小不一、明暗有致,襯托出通幽曲徑、樹影婆娑。水邊的燈飾圖案各有不同,色彩各異,在不同的水面上經過巧妙的安排和藝術的穿插,有如鏡花水月,給人以朦朧迷幻之感。這裏還有丙座引人注目的中國式建築──寶塔和戲臺。塔分4層,飛檐淩空,楹檻通靈,一面倚山,三邊臨水。塔內層層設有餐廳,遊客可一邊品嘗中國佳肴,一邊飽覽湖光山色。戲臺建于1874年,在外形、大小、色澤、布局上倣照北京故宮戲臺規格,臺前屋檐下橫懸一塊木匾,上書孟子的名言“與民偕樂”4個大字。蒂沃利公園自創建以來從未出現過赤字,之所以有這麼好的收益除了其別致的景色以外,還得益于其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公園內設有20多條驚險程度各異的歷險路線,還可沿飛天幹線流覽安徒生童話故事裏一幕幕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
大貝爾特海峽大橋(Store Baelt Bridge)建在在丹麥西蘭島與菲英島之間 18公裏寬的大貝爾特海峽上,該橋上的懸索橋長1624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之一。大橋為公路、鐵路兩用橋。從菲英島至海峽中斯坡洛格島為6.6公裏長的西橋,1996年7月完工。東橋從西蘭島至斯坡洛格島鐵路需走的隧道1995年夏季已開通。東橋的公路橋在水面上,這部分大橋中有一段為懸索橋,橋塔高254米;兩橋塔之間的跨度達1624米,僅次于正在建設中的日本明石海峽大橋;橋孔高度為65米,可通行任何巨輪。懸索橋使用了1.9萬噸鋼纜,其主鋼纜直徑達85公分。
歷史名人: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富恩島歐登塞市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裏做學徒,後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配角演員,後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于1829年問世。這部遊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3年去意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年)。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1840年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遊記,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他一生未婚。1875年8月4日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共寫了160多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想象豐富、思想深刻、充滿詩意、引人入勝,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作品還有《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艾麗絲漫遊仙境》、《夜鶯》、《白雪皇後》等。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鬱的鄉土氣息。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雜志1919年1月號刊載了周作人所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著名作家、翻譯家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係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1988年8月,葉君健因畢生從事安徒生著作的翻譯,並將這位丹麥童話作家的作品全部翻譯成中文而榮獲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頒發的丹麥國旗勳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